终于盼来了这一天,孩子们站上乡村小学临时搭建的舞台,歌唱、舞蹈、朗诵,体验人生的“初舞台”。睿睿(化名)和小伙伴朗诵完《那一抹灿烂的星光》,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。“今天,不论是声音表现还是情感演绎都很到位。”幕后的大学生志愿者李欣悦十分清楚,原本羞涩拘谨的睿睿为了表演暗自付出了多少努力。不止睿睿,这天对于参演的乡村孩子以及大学生志愿者来说,都是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。
当天是和县历阳镇龙华小学暑期里最热闹的一天,“全心全益”和县大学生村官暑期义务辅导团(以下简称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)成立十周年文艺汇演在这里举行。
自2013年6月成立至今,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,辅导活动由最初5名大学生村官发起,到如今每年吸引安徽师范大学、安徽工业大学、巢湖学院等高校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助力;支教点由最初的历阳镇龙华小学1个发展涵盖至该县历阳、乌江、香泉、功桥4个镇共9个,累计辅导乡村孩子近5000人次,被评为安徽省第二届“青年之家”优秀活动项目一等奖、安徽省“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”一等奖,入选共青团中央“七彩假期”项目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0年来,这个义务辅导团在乡村扎根、开花、结果,生动演绎青春与乡村之间的双向奔赴。
辅导团成立十周年文艺汇演
埋下“种子”
“哥哥姐姐,明年暑期你们还会再来吗?”康康(化名)在课间休息时闪烁着大眼睛,满怀期待地问大学生志愿者。7月初,安徽师范大学、安徽工业大学、巢湖学院等高校大学生如约来到和县开展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支教服务,用爱心耐心责任心“圈粉”孩子和家长。
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1级教育学专业学生陈玉洁所在的支教点位于历阳镇横江社区。在有四十多个孩子的班级,活泼好动的洋洋(化名)总是上课违反纪律、课间打闹疯跑,让大学生志愿者十分头疼。为了帮助洋洋做出改变,陈玉洁找他谈心、和他讲道理、鼓励他做“老师”的小帮手。没多久,洋洋不仅自己带头遵守纪律,还帮助“老师”管理课堂,听到有人上课讲话便发号施令“保持安静”。“一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、老人疏于教导,学习习惯不太好,但只要我们稍加引导,他们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。”支教让陈玉洁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。
娇娇(化名)和豪豪(化名)是一对留守姐弟,连续三年暑期在龙华小学支教点度过。家访中,大学生志愿者得知姐弟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且父亲的管教方式比较粗暴。与姐姐的懂事不同,弟弟比较叛逆。三年前,豪豪经常因为上课不听讲、不写作业被大学生志愿者批评教育。在志愿者的关心和鼓励下,他开始要求进步,上课举手回答问题,下课遇到不懂的题目会问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,说“将来一定要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考上大学”。
安师大教科院2021级小学教育(复合型)专业学生李欣悦在支教点的第一堂课是绘画团队原创漫画形象“和小爱”。下课正准备离开教室时,“老师送给你”,一个稚嫩的声音叫住了她。晨晨(化名)羞涩地递上自己的画作,画纸的右下角工整地写着“和李老师一起画的画”。“一瞬间,感觉好开心好感动,那幅画我会一直珍藏”。支教期间,李欣悦每天都被各种感动包围着。
在历阳镇党委委员、组织委员、团委书记马宁的印象中,龙华村留守儿童小红(化名)经过大学生志愿者三天的英语辅导,单词听写由最初报20个对1个提升到报20个错1个。“让我感觉这些孩子并不笨,只是缺人耐心地教导,缺人给他们埋下‘种子’,指一条方向”。
暑期,龙华小学支教点的保卫室每天都会聚集接送孩子的家长,其中多半是老人。大学生志愿者习惯了在这里和家长交流孩子的表现、指导开展家庭教育。“实在是太谢谢你们了”“给你们添麻烦了”“孩子的变化太大了”......每年暑期,持续10年,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究竟给乡村孩子们带去了多少改变,在志愿者们看来,更重要的是埋下一颗“种子”,这颗“种子”使孩子们心中迸发出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,使他们拥有向上向好、追寻梦想的力量。
学前教育学专业志愿者开展美育课程《我眼中的中国》
龙华小学支教点志愿者和孩子们举行升旗仪式
爱的接力
10年前,时任历阳镇龙华村大学生村官的马宁,联合周边镇、村共5名大学生村官在龙华小学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义务辅导活动。忆及当年开展活动的初衷,马宁说:“我大学学的是应用心理学,一直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,来到基层工作后,龙华小学就在我工作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,这里留守儿童居多,不少孩子家庭经济困难,自然引起了我的关注。”临近暑期,马宁便和其他大学生村官商量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辅导学习的地方,同时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、保障他们的暑期安全。
2014年暑期,经团和县县委联系,安师大教科院来到龙华小学开展心理辅导活动,达成合作意向,每年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和县开展支教服务。“一方面希望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实践让准教师们了解乡村教育实际,坚定地走向教育一线。”安师大教科院副教授吴文涛介绍。
之后的几年间,安徽工业大学、巢湖学院也相继派出大学生实践团队加入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,在和县挂牌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。
登上开往和县大巴车的那一刻,安师大教科院2019级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沈泰宇突然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。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支教服务。2021年,作为支教团队长,工作重心主要是负责协调和统筹实践活动,少了课堂教学体验及近距离与孩子们交流的机会。为了弥补遗憾,也为了回应孩子们的想念,今年考研上岸的他又来了,这一次他除了协助现任队长外,还主动给孩子们辅导作业,上心理健康和体育课。“每一位队长、队员,即便毕业很久,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‘全心全益’辅导团。如果说我们从老队长、老队员那里传承到什么,最重要的一点是奉献。”龙华小学的操场上,沈泰宇望向课间游戏的孩子们,不禁露出宠溺的表情。
有了沈泰宇这位前任队长的协助,现任队长李欣悦感到助益良多。与沈泰宇一样,李欣悦也是第二次来到龙华小学支教点参加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,去年是团队宣传员,今年成了队长。“看到孩子们比去年有了明显的进步,愈发觉得我们的付出很有意义。一年又一年的接力,总会发生改变”。
今年暑期,安师大教科院团委副书记付银行第一次作为指导老师参加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爱心支教团队。作为学校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,每年都会提前招募、提前筹划,由学校与地方洽谈联系实践事宜,选派专业课教师与团委教师随行指导,并给予经费补贴。除了学校的重视,付银行还切身感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实践团队的关心。支教期间,各类爱心物资与暖心慰问源源不断送至支教点,政府帮忙协调开展各类安全教育、素质拓展、课题调研及红色研学活动。
除了大学生志愿者,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的10年也是各类爱心力量不断汇聚、持续接力的10年。“2013年由于场地原因,活动差点取消,欢欢(化名)的家长听说后,免费提供自家场地给我们使用。每年暑期,县关工委、团县委等都会为‘全心全益’辅导团四处奔波,协调活动场地、经费,走访慰问等,不仅心系乡村孩子,还关注大学生志愿者的安全与保障。”马宁动容地说。
支教尾声,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展了“寻访‘中国好人’叶连平,致敬乡村烛光”活动。95岁高龄的叶老声情并茂地讲述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来的经历和感悟,激动地说:“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,鞠躬尽瘁,死而不已。”深深感染了现场每一位志愿者,要将乡村教育的微光传递下去。
心理学专业志愿者开展心理团辅活动
辅导团寻访“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”叶连平
变与不变
早在暑期前,马宁就接到多个村(社区)打来的电话,表达想要设立辅导团支教点的意愿。经过10年的深入实施、完善升级,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构建了“课业+心理+兴趣+特色”的教学体系,提炼形成“U(由高校派遣专业志愿者)+G(由政府提供后勤保障)+S(由社会组织协调具体活动开展)”的项目经验,成为和县青年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,并不断推广。
遇十年,育热爱。10年来,“全心全益”辅导团秉持一颗初心、成就一份理想、守护一片安宁、传递一抹温暖。新时代,乡村支教可以填补乡村基础教育的短板,通过校地共建为乡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;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言传身教帮助乡村孩子培养习惯、拓宽视野、明理立志;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,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同时赋能乡村振兴。
“每年参与辅导团的人员都在发生变化,不变的是政府、高校的责任心,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与耐心,家长与孩子们的热情与支持,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”。辅导团之所以能够扎根和县、深入乡村、成为品牌,在马宁看来,一方面是县、镇、村敢担当,提供经费、场地等后勤保障;另一方面是高校鼎力支持,形成一支稳定的支教团队,精心策划教学活动;此外,离不开县关工委、团县委、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群团组织、社会组织的主动作为,发挥校地合作的纽带作用。“归根结底,还是各方有目标一致的共识,即全心全意为乡村孩子服务”。
采访中,马宁告诉记者,随着城镇化的推进,乡村生源越来越少、生源质量明显下滑,支教点越来越分散、需求却越来越强烈,志愿力量有限、后勤保障成本越来越高,这些都给辅导团发展提出了考验。“只要乡村有需求,辅导团就会一直坚持下去”。孩子的需求、家长的信任、政府及社会的支持,让马宁和大学生志愿者们坚定地憧憬“全心全益”的下一个10年。
□本报记者 谢婷婷,通讯员 朱恒涵
关键词: